所有栏目
0

以文会友 道化德明——记刘世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艰辛历程

2025/7/7


  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一九四八年,阜阳解放初期,任阜阳东城小学任校长,并被教育界推选为阜阳县政协委员母亲出于中医世家,一生行医为业。外祖父是阜阳城中医名医。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教育加中医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从那时起,对中医理论的《药性》、《汤头》、《脉诀》等书籍就有接触,母亲还经常教背诵其中的偈语,特别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要素,对日后的观察人生、处人处事,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从幼年时期,做人的准则及道德修养就在脑海中深深地扎根因他勤奋好学,笔耕不辍,青年时代就不间断地向各地报刊投稿。17岁那年,被《阜阳日报》社破格录用,37岁考入阜阳师范学院政教,带薪学习三年。在校期间,他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及现代汉语,写下了喜闻乐见的诗词歌赋,他就是阜阳传统文化传播人乡土草根诗人刘世杰。

一、诗书情怀写人生

他一生对诗词歌赋情有独钟,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能引起他深深的共鸣。在他不懈的追求,不仅自己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作,还致力于推广诗歌文化。现选录几篇:


《返璞归真》

快乐清宁何处寻安身闭目静斯心。

反思习气清除我,至此开启智慧门。

不爽心情因尖刻,莫将要求律他人

难合我愿朋友散,不顺他意夫妻分。

博大胸怀兄弟乐,增强修养吉祥囤

蛮横无德养恶子,慈悲有道结芳邻。

忧烦稀释快乐来,安详升起痛苦沉

愚人爱把怒火点,智者总将愉悦寻。

别人愉快我愉快,我示感恩人感恩

郁结恨他心有痛,舒松客人天无云。

生气常向己射箭,快乐总给人弹琴

六腑阳光驱晦暗,五脏莲花不生尘。

四郊桃花赏我看,一轮明月送人勤

物我两忘修有进,善智一体德无伦。

传播真理结硕果,保持善良福生根

见境不动心无影,呵护心灵祸难侵


《境随心转》

自古圣贤怜众生,解脱文字细叮咛

知行合一悲愁散,信学不二疾病轻。

刚愎争夺假智慧,温和谦让真才能

贫达勤奋波荡少,甘苦皆须意气平。

贤者收心拥至宝,愚人张手算输赢

淡泊与福定碰面,贪争和祸必相逢。

过分图名幸难觅,一味嗜利智归零

神驰一瞬千里荡,欲纵韶华老无凭。

嫉妒长怨天偏爱,嗔痴深恨人无情

远离尘俗无明淡,学习经典幸福浓。

欲求似水趋下降,境界如烟飘上升

千百妄念终是幻,一二理想莫做空。

贫富拼博百年里,善恶当下一念中

执着不舍枉豪贵,转境功夫居大成


《恭贺魏建功八十华诞》

魏公八十丙申年,随顺乐观结善缘

亳颍两州建功业,勤政安民育英贤。

呕心沥血管农事,独领风骚意超前

襟怀坦荡德行厚,天道酬勤非等闲。

两袖清风一如往,心底无私生威严

泼墨写意绘人生,妙笔生花耕福田。

人情练达诚为本,诗书传家话清廉

浩然正气入民心,百姓称誉老专员。


陈《安然随笔》问世赞

(藏头诗一首)

陈年往事绘新卷,安放精神了心愿;

然然悠悠度此生,随缘逍遥无遗憾。

笔锋如椽写春秋,问心无愧行示范?

世事洞明德淳厚,赞誉音声满庭院。


《峥嵘岁月稠》

——怀挚友张芳弢先生

芳弢西去万缘休,信义仁德品至优;

少年艰辛凝大愿,远赴边陲壮志酬。

冰天雪地绘林图,北国风光放眼收;

光明磊落千秋绩,襟怀坦蕩数风流。

浩然正气驻世间,随缘潇洒无所求;

妙笔生花一如往,独领风骚善运筹。

退而不休忙著书,清名远播性刚柔;

颍河漠河笔锋润,瀚墨淋漓云天游。

岁月蹉跎忆峥嵘,文华怒放似笋抽;

满目青山人未老,一壶浊酒乐悠悠。

广结善缘天必佑,儿孙后辈福长流;

日月清明逢盛世,清颍流韵谱春秋。


《不变心中有信仰》又名《四九风云》

清清颍水东流淌,淮河两岸咱家乡;

穷苦大众要翻身,一心跟定共产党。

四月九日风云起,革命浪潮大激荡;

阜城上空密云布,行流王官有暖阳。

万众一心抗顽敌,重任在肩勇担当;

先辈热血浸沃土,精神源泉润华邦。

英名一世垂千古,神州大地留芬芳;

忠烈唤来民聚首,不变心中有信仰。


  《阜阳传统文化交流会颂》

改革时代甲辰年,双清湾畔设论坛;

不忘初心弘正法,醒来电影扣心弦。

片中情节彰孝善,道德精华蕴其间;

醒来故事传佳话,直触心灵意超前;

仁智礼义柔生威,孝悌忠信话清廉。

行有不得求诸己,克己复礼效先贤;

孔孟学说育华夏,诗词歌赋韵连绵。

弘扬国粹正能量,共禳盛举耕福田;

众志成城谋宏业,传播真理非空谈。

道法自然和万家,善根福德紧相连;

境随心转法如是,心无挂碍净如禅。

盏盏心灯耀颍州,铮铮铁骨立誓言。

万善同归明至理,感恩天地赐源泉;

功德圆满证菩提,生命之舟扬风帆;

政通人和民心顺,继往开来非等闲。

接二连三话醒来,德泽千秋万古传。


《颍州宣言》

纵贯千古,横越八方;春秋胡城,天地洪荒。

姜尚扶周,龙脉苍桑;三清贯颍,入淮达江。

管鲍分金,开铺通商;九合诸侯,天下一匡。

秦皇汉武,魏晋陈梁;盛唐雄风,宋元安康。

西湖胜景,碧水田庄;云亭山影,新渡波光。

文峰昂首,青莲出妆;资福迎宾,北照佛光。

法雨遍布,莲池飘香;欧苏和风,千古文章。

顺昌大捷,盖世无双;明清祥和,威振朝纲。

文人荟萃,古风浩荡;颍州烈火,福通元璋。

四九风云,播撒阳光;地杰人灵,鱼米之乡。

民工源头,天下粮仓;唱响未来,收获希望。

传承文化,德运隆昌;道化颍淮,德泽邻邦。

文脉流源,颍水泱泱;慎终追远,大爱无疆。

日月清明,地久天长;兴我中华,和乐吉祥。


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在诗中不仅写景写情而且写理写意,笔锋雄健老练,造句精致,其韵味十足、魅力无穷,既有力度,又含灵气。他时时刻刻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的祖国无限赤诚之心,一腔热血,歌颂时代主旋律,激发民众正能量

二、缅怀欧苏话西湖

2011年春季,颍东政协副主席徐广华筹成立欧苏文化研究院,并开办《欧苏和风》杂志,他被聘为该杂志主编他在创刊词中写道: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这是欧阳修的一首名诗,抒发了他对颍州西湖的挚爱之情。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这是苏东坡对颍州西湖的感慨与赞叹。

    1049年,欧阳修知颍,说颍州:“土厚水甘而风气和,民淳讼简而物产美。”1091年,苏东坡步恩师之后尘而知颍州,说西湖:“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可见颍州西湖在历史上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园林建筑闻名于世,并成为与杭州西湖媲美而齐名的全国四大名湖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欧苏二公同在一个城市中做官的唯有古颍州。

    本刊《欧苏和风》因此而立名,其基本宗旨在于“立足阜阳实际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情操服务现代建设”。我们相信,它的问世将会为“挖掘历史文化、传播时代心声、搭建交流平台、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光和热。阜阳地处江淮腹地,古称颍州。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人才辈出。不仅是“三子”(老子、庄子、管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并且各县、市、区内都涵盖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引领人们一起穿越时空,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了解历史的来去脉,评价本地历史上风云人物的功过得失。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古颍州一代代英才人灿若星河:临泉姜寨是商周时期姜子牙故里;颍上是春秋时期管仲、鲍叔牙、甘罗的出生地;太和有倪宽、范滂及清末两广总督徐广缙;阜南出明末三边军务总督、工部尚书张鹤鸣其弟万历进士张鹤腾;界首光武显刘秀之威仪;颍泉伍明数伍子胥大智勇;颍东口孜育“三国”孝子徐庶之忠义枣庄是清末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的故里……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济济,群贤毕至。

  阜阳人,勤劳聪明、谦和朴实、热情好客;阜阳人,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仁德诚信、慈悲济世;阜阳人,遍布华夏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以说,阜阳是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大市。如何尽早成为文化强市这个发展的课题,已经步入一个正在实践和加速实施的新里程,它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胸襟。对后人而言,悠悠岁月里所蕴涵的宝贵资源,从来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精神富矿。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曾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也曾是引导世界潮流的富强之国。历代古圣先贤的文明智慧,已经无私地流传给我们,教我们如何做人,使我们受用无穷。现代社会中有些人,由于科学发达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却空虚了,道德滑坡了,究竟该如何对治?老祖宗的智慧经典里就有答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内涵丰富、营养可佳,它的基本理念即是:“天下为公、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的精髓即是:“仁、智、礼、义、信”,“温、良、恭、俭、让”,它的根即是:“饮水思源,知恩报恩”。人生天地间,如果忽视了这八个字,就会丧失做人的根本。在当今社会,以欧苏文化为基点,团结各界文化精英,深层次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此熏陶子孙后代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事业崇高、前途光明。

    《欧苏和风》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它将给世人带来祥和、带来福祉、带来光明,带来春风化雨。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祈愿:《欧苏和风》这缕清风,伴随着改革创新的甘露,进入千家万户,滋润人们心田,让欧苏风范永远启迪人们的心灵随笔作诗一首:

古西湖   新西湖,两湖绵绵成一湖。

纵目烟霞湖光远,万顷碧波蕴沉浮。

天然胜境惹人醉,风生水起入画图。

水天一色无分别,人生何须辨汉楚。

会老堂前忧民疾,醉仙居内烦恼除。

清涟阁下话清廉,东坡园中瓜果熟

日月清明逢盛事,返朴归真故土游。

欧公英灵今欣慰,神州新添大浮屠。


三、心系公益办论坛

2011年冬季,他退休后,在安徽省蚌埠市参加该市举办的传统文化论坛回阜后,他找到当时的市委宣传部司学龙、李涛两位部长,建议阜阳能否举办一次论坛,正巧市电视台上报申请,在临沂商城举办首届论坛。最终社会民间爱心人士与电视台成功合作先后共举办四届传统文化论坛。

四届论坛规模宏大、盛况空前从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七年(四年间)连续举办四届论坛,全国唯阜阳仅有,必将载入阜阳文化史册。

  四届论坛主办单位是阜阳市委宣传部、阜阳市文明办、安徽颍州延安精神研究会以及爱心企业家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论坛义工主动结成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大会服务;宣讲老师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学者、道德模范、影视明星、成功企业家等等,他们结合自身经历从人生的各个视角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德能功用,以独特的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在场人员重新认识、深刻领会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幸福人生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听课人士来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公司等不同的行业,其中有公务员、企业家、教师、学生、工人、农民、警察、医生、军人、干部、群众、老人、孩子还有全家四代人同场听课。

  论坛后阜阳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尊师重教、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孝顺父母、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出现了崇德兴仁、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真善美正气抬头,假恶丑邪气下降,黄赌毒没有市场,脏乱差得到治理。可谓人心向善、社会祥和、民风淳朴、安居乐业。

  论坛老师免费宣讲并谢绝任何形式的土特产、纪念品等馈赠。论坛所需经费均由爱心人士布施、出资赞助。论坛不但不向与会者和国家要一分钱而且每天中午还免费提供热气腾腾的饭菜。

  第一届论坛于二零一三年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阜阳临沂商城举办,时间为三天除主会场外,另设有两个分会场,场内三千多人座无虚席。由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司学龙致开幕词,宣传部部长耿玲到会祝贺,宣讲老师由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领队。

  第二届论坛于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三天时间)在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司学龙致开幕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书记刘飞跃到会祝贺。

  第三届论坛于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一日在阜阳市临沂商城举办,时间为四天。阜阳市文明办副主任邢思杰致开幕词,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涛致闭幕词。河南省息县县委副书记宋瑞授第一课《正己化人唯谦是福》。

  第四届论坛于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时间三天),在阜阳市体育场举办。颍州区常务副区长孙存坤致开幕词,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涛致闭幕词。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总导演吕明晰带队授课。该体育场6600座容纳不下又增设了1400个座椅,每天到会8000余人场场爆满。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闻讯专程赶来听课的跨省听众有上千人。当宣讲老师讲到孝道并现场组织六十名晚辈登台给父母长辈洗脚时,台上台下感动得哭声连成一片。看来孝道最能打开代沟心结,也最能触动灵魂,和谐家庭和社会。论坛的宣讲老师们乃是道德模范、文明标兵、先进工作者等知名人士。可以说是时代的楷模各行各业的精兵强将。他们不仅会说更会做。

  论坛的主题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道德论坛这个平台紧紧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着力铸牢文明、和谐、富国、强民的人文精神支柱;找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人们思想共鸣交汇点;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并将传统文化与时代道德文明相融洽以增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这对于建设精神家园、和谐家庭、社会、人际关系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他的策划下阜阳在20142017年四年间举办了四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每一届到会听课人员都数以万计人次。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效果之佳无论筹备、组织、善后工作都非常出色、圆满没有发生过任何差错和事故。虽然工作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但计划周到、布局合理,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正确领导下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团体运筹帷幄、组织得力、安排科学、分工得当、统筹兼顾、张弛有序。迎送礼仪传统规范住宿、就餐,落实得当;大会期间上万听众免费就餐所需人力、物力都得到充足保障音响、材料、书籍、光碟的制作分发,计划周密、准备齐全、落实到位。有大批自愿者发心援助、全身心地投入论坛服务行列;用人、用车、用钱、用物不成问题。四届论坛皆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晶晶主持,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人致开幕及闭幕词,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都全力以赴地支持论坛。可谓上下一条心,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人心齐泰山移大家见贤思齐、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车的出车,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同心同德、尽心尽力地圆满了四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盛会!其中感人肺腑的故事,举不胜举。会中有上自95岁老人,下至6岁孩子,还有全家四世同会的。听到台上老师讲孝道故事,台下听众被感动得热泪长流,哭声一片。惭愧和感恩的泪水冲刷了心灵的尘垢,多少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到了父母身边;多少夫妻破镜重圆;多少邻居重归于好……传统文化的春风温暖了千家万户,温暖了天地,温暖了父老乡亲的心灵。

作为阜阳四届传统文化论坛发起人——策划者刘世杰居士所付出的心血代价,那就可想而知了……会议期间的文件材料和会后出版的书籍皆出自之手。他白天组织论坛,送走老师、嘉宾后,回到家里来不及休息,便与爱心人士谢浩、王灵芝一道根据老师讲学录音,一字一句地重听一遍,边听边记录整理成书,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把首届论坛的全部内容汇集成书,首届论坛书名《道化德明》;第二届论坛书名《道正德崇》;第三届论坛书名《孝化德彰》;第四届论坛书名《人间正道》,四届论坛四部书,在国内传统文化论坛史上无此先例,唯阜阳独有。他所记录整理校对稿纸有一人多高,重达近百斤,后又将文字移上图片制成数万张光碟,广泛传播。他对传播真善美正能量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四、《醒来》电影传播人

《醒来》系列电影是一部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影视作品。该影片进行多维度的创新,像一道光波穿透心灵、照彻人们的灵魂。此片放映对理顺伦常道德关系尤其是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亦是净化心灵、提升道德水准、展现人性真善美之光最难得的机缘。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内心的渴望需求,对和谐社会将起到极大的社会促进效应。

他在《醒来》电影首映式开幕式致辞中说:在当今整个世界呼唤道德文明回归之时,人类目光都聚焦在古老的东方——中国。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在身体力行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开发般若智慧正能量,彰显其不朽的强大生命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大道与坎坷同在,幸运与危机相伴。新契机要求千年积淀文明历久弥新。怎样突破长期自我固化的僵化思想模式?怎样让道德文明之光照亮人间?怎样调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灵魂,是龙的故乡、龙的传人之命根子、传家宝,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我们已经寻找到了真正幸福、和谐、快乐的源头,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圣贤教育和千秋万代不变的自然法则和因果定律!泱泱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备受世人举目赞叹!身为炎黄子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前途光明。在新的历史使命面前,应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担当起传承文化血脉之重任。因为这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长治久安的重任,是一项紧迫的民心工程。

展播《醒来》电影,传承精神文明的目的就是告诉世人:人的世界观是可以改变的,传统文化是可以让人变好的!让我们用最古老、最简单的方式告诉世界,点亮心灯,照亮别人、光明世界。就是让不相信的人相信,让相信的人受益、让受益的人心安,让心安的人理得、让理得的人慈悲、让慈悲的人行动起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心念的力量十分强大,能辐射满虚空、遍法界多维空间,并与古圣先贤祖宗道德频道接轨,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醒来》系列电影正式播放启动后,我坚信,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必将在三清贯颍、江淮腹地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霞光万丈醒来时,正气充盈天地间!

我坚信,这次盛会会让那些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人们从迷茫中醒来,让那些目无法纪、胆大妄为的狂徒们从恶梦中醒来。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让那些陷入名闻利养、自私自利、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泥潭中的不孝子孙醒来!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梦醒时分,让我们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一路向阳、共圆中国梦!

  他的一生用四句话十二字概括最为恰当,那就是:重德性,轻钱财,培心地,善包容。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面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如雪峰坚守高洁。一切源自本心,“风物长宜放眼量”他心底无私、仗义执言、乐善好施、抱朴守真、集中华美德于一身,合民族传统文化于一体他视金钱如粪土,面对重金,从不动心,这种心态叫舍得;这种气量叫智慧。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老实人做老实事,老实人终不吃亏。内心慈善,会让人性放射出光辉,令人间温暖无比;内心平常,会让人甘于淡泊,随遇而安;内心清净,会让人心平如镜,神清气爽;内心自然,会让人道通天地,回归生命本源,获得究竟圆满的安顿。心底无私天地宽,修养心灵、知所取舍、破除疑惑、心境明朗,用德来滋养自己的生命,完善自己的人格尊严,这才是他的人生秘诀。

行文至此,只有用魏建功专员为他题的《世杰文集颂》才是对他人生最贴切、最恰当地总结

道化德明菩提风,清凉定慧法源通;

心灵港湾耕福田,红尘寄语传心声。

醒世明言崇尚德,明因识果性自空;

欧苏风物润颍淮,清颍流韵福泽增。

仁智礼义信天下,贪嗔痴慢起纷争;

真空妙有生净悟,道法自然育群英。

心血付出谁知晓?夜半星辰燃心灯;

自性回归谱心语,虔心精诚下苦功。

世杰文集今问世,风雨兼程绘人生;

不遗余力继绝学,苦乐年华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