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9
中国国家版本馆规划了“一总三分”的格局——中央总馆“文瀚阁”展现明清大国风貌,杭州分馆“文润阁”展现江南宋韵,西安分馆“文济阁”展现汉唐风韵,广州分馆“文沁阁”展现岭南新韵。今天就来说说坐落于良渚的文润阁,一起来看看这座“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
宋代园林,美在意境与韵味。其清雅脱俗的意境,淡泊悠远的美学为当代文化注入了历久弥新的力量。杭州国家版本馆主创建筑师王澍老师认为:任何形式的直接模仿,都不会产生“韵”这个东西。所以“文润阁”并不是一个仿古建筑,而是一座从宋画中走出来的现代建筑。由于宋代园林实物遗存罕见,因此只能从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如何以新时代的语言,展现现代宋韵?杭州国家版本馆给你答案。
道法自然 顺势而为
宋代园林最为显著的营造特征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宋人在为园林选址时往往倾向于山林地和江湖地,利用天然山水作为造园基址,表现山、水的紧密关系,呈现山环水抱的态势,并且十分注重借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融为一体。
版本馆依山而建,意在将中华版本“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杭州国家版本馆巧妙地利用两处矿坑,以自然山体为依托,使建筑和山体连为一体。站在主馆隔池南望,未尽修饰的崖壁露出山石线条,如范宽《溪山行旅图》跃然眼前。西侧,山顶草木茂盛,岩壁肌理如李唐的大斧劈皴,宛如《万壑松风图》再现……这座新时代的建筑,由种种“中国符号”组成,凝结了宋文化的精髓。
匠心铸造经典,从选址到落成,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熏陶,杭州国家版本馆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如何用现代建筑语言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保留原址的小土坡,就在上方空间做吊桥,让下方原有树木肆意生长。遇到有姿态如宋画上所见的松树,那就在展廊上开一贯通天地的洞,为自然让步。让场地内所有崖壁、小丘、植被、山林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最小程度的干扰,形成建筑与山水环境相生相融、相得益彰的整体风貌。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与杭州国家版本馆南园东侧对比图
情境交融 意境营造
宋画山水注重人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在整体审美方面,建筑表现材料本身的质感,不做二次装饰处理。无论是清水混凝土,还是夯土墙,或是青铜屋面,都体现了宋人原真、雅致的审美观。着眼整体,建筑组合所体现的平远与层次,暗含了五代董源《溪岸图》的巧思。就这样,宋代园林的风韵,用新的面貌,从古画里来到了现代,山水唱和、疏密得宜,玉屏层叠、曲折尽致,树石掩映、眼前有景。
刘松年所画西湖《四景山水图》体现了宋代审美中最有韵致的状态,每一处建筑,都不全露正面,总是被姿态优美的树木或大块山石掩映。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南大门入口正是如此,这个入口其实不在中轴线上。按常规,国家藏书楼的大门必然要开在正中间,但从园林的角度解释就豁然开朗。版本馆的南大门开门即是山,这种“掩映之美”是非常典型的宋画意境。
主书房前的长桥也是从宋画中抽象出来的结构,例如郭熙的《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画中的小桥往往位于近景与中景分割的位置。近处是水景和矮山,其后主峰耸立,入山道路左右两路,前景与主峰之间,必有一桥。在古人观念中,山水画中的桥往往隐喻出世和入世的界限,寓意境界的变化与精进。
南宋 马远 华灯侍宴图 绢本立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统美学,创新探索
版本馆的设计充分吸收宋代建筑形式的创新重现,比如从宋代屏风到青瓷屏扇,从宋代花格窗到青石花格砌,从藻井天花到木构吊顶,从游廊到绕山廊和展廊等;也有对于宋代建筑意向的转化,例如从传统坡屋顶到双曲面金属屋顶,从传统木构到钢木结构,从帘幕到金属吊索,从宋画意境到南池的园林设计,从龙井茶田到生态修复茶山等。具象到宋画中,李成笔下《晴峦萧寺图》的“仰画飞檐”,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里的亭台,马远《华灯侍宴图》中的屏扇,都被融入版本馆的建筑之中。
其中,杭州国家版本馆的代表性景观青瓷屏扇,灵感就源自《华灯侍宴图》的屏扇,如今成为馆内最热门的打卡点。宋画中的门扇几乎都是以木制结构为主,而这里采用的是丽水龙泉窑烧制而成的青瓷。龙泉的瓷,从宋代就开始传承,四种不同色调的梅子青错落有致,给建筑带来一种跳脱的趣味。每一扇屏扇门可以呈现不同的角度,整体既可以排成一面平铺的屏风,又可以呈现为折扇式屏风,远眺时仿佛一卷《千里江山图》。
宋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把自然放在第一位”。这是“文润阁”最基本的美学语言,也是主创建筑师王澍践行了多年的艺术宗旨。创新与传统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在宋人山水画的建筑意境中,游赏“文润阁”,就如置身画境、如游画中,穿越千年,目睹浩如烟海的中华版本文化,见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一线新闻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7732号-1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