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12
2025年,肥东县祠堂文化建设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委会主办了经验交流会,旨在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宗祠规范管理,弘扬祠堂文化,维护其形象,并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5月10日,阳光明媚,会议在肥东县祠堂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承办下拉开帷幕。专家们组成的三十余人团队,在执行主任阿凡先生的引领下,驱车前往合肥市新站区的许氏报恩祠,这是李鸿章兄弟六人于光绪十一年捐资共建,后迁址复建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全木结构,徽派风格显著,内部装饰充满文化底蕴。
随后,专家团队分赴肥东县东部张集乡的张氏宗祠,张氏宗亲理事会文化组长张建华老师介绍,这里曾是乾隆年间的建筑,同治九年重建,2012年春在新的址点重建,占地十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融合徽派与京派建筑风格,气势非凡。祠堂内外绿树掩映,名贵树木点缀其间,楹联匾额彰显名家风采。
午餐后,车队驶向包公镇板桥社区的黄氏宗祠,黄忠昌主任与黄永贵顾问的热情介绍让人印象深刻。黄氏宗祠重建于2017年,内墙楹联均为名家书法,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价值。
下午,石塘镇龙城梁氏宗祠映入眼帘,其独立开阔,飞檐翘角,门前的大理石功德碑牌坊更显庄严。梁氏宗祠不仅是宗亲名人的纪念地,更是激励后世子孙的精神支柱。
傍晚,全体成员在龙东农家大院相聚,共享黄梅戏、庐剧等地方戏曲表演,台上台下互动频繁,欢声笑语直至夜幕降临。
翌日,11日上午,会议在包公故里文化园正式开始。专委会副主任王牧鹰主持了会议,肥东县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友发致欢迎词,分享了肥东祠堂文化建设的丰富成果。专委会副秘书长李俊平介绍了《企业家风采》一书的编纂进程。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共同讨论并通过了专委会章程及祠堂规范管理暂行办法。阿凡先生详细汇报了专委会2025年度工作计划,展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翁飞先生的专题讲座引人深思,他深入剖析了祠堂文化的生命力,强调了家庭、家教、家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传承家规、家训,记载家书、家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他期望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既能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又能规范管理,共同维护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声誉。
这次交流会是祠堂文化的一次盛会,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次有力推动,不仅交流了经验,也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编辑:张灵
一线新闻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7732号-1 免责声明